旅游大巴继续前行,它驶向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——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。 风景西递的得名有两种传说。在我们的常识里,江河的水都是从西向东流的,而此地的两条溪流却是从东流向西,所以称为西递;另有一说为村西1.5公里处是古时驿站,又称“辅递所”,因而称为西递。 位于安徽省黟县的西递建于年,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。它同属徽派文化,其器物构建、制度文化、精神层面都有很深的底蕴。 年被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;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,同年被确定为中国十大名村。 来到村中,便见一弯碧水映衬着绿树、秀丽宜人,胡文光石坊在这里静静地迎候着我们。 胡文光石坊胡文光为西递人,明嘉靖年间中举,官至荆州王府长史。后来皇帝批准其乡亲在此建功德牌坊,以表彰其为民所做的善事。 石坊雕刻内容丰富,正楼匾上刻有“恩荣”两个大字,下面及左右两侧雕有鹿、鹤、虎、豹、龙、狮子、麒麟和文官武将的形象,雄伟挺秀,栩栩如生。 这里号称明清民居博物馆,由于屡出高官、富商,发迹之后,他们大兴土木,但其府第宅院有明显的阶级特征,每家每户都有别样的风景。 高官家的房内犄角处雕有狮子,象征着权威显赫,富商家则雕有四季花卉,寓意为全年发财,而私塾先生家就没有什么特定的图案了。 每家展示的诗词、对联、书法、绘画、工艺品、建筑风格都流露着一种隽永的美。一幅“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由吃亏来”的对联被前来参观的朱镕基总理誉为“中国第一联”。 能孝方为人敬爱堂里的门楣上,斗大的“孝”字十分耐人寻味,据悉,这是朱熹字画合一的墨迹。以孝字中间的一竖为中心,从右边着眼,可辨出一个抱拳施礼的人形,而向左边望去,则能看出一个拳打脚踢的猢狲形象。这幅画字告诫人们:能孝方为人,反之则为猴。 古代小姐的绣楼让我们高瞻远瞩又游戏人生。飞檐下,一块“桃花源里人家”的匾额左右,各挂一只喜庆的大红灯笼。 桃花源里人家与同伴沿窄窄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,凭栏远眺,小村概貌尽收眼底。手握绣球,许久才等到一个“中意的”才子,待我指点呼叫,他举起相机便照,我怕绣球砸坏那只名贵的数码产品,又一通解释,方才抛却一番心事。唉,心无灵犀! 在一家店铺中,看好一方黑褐色线装书形状的石砚,自左而右翻开的书页上,以笔锋工丽的行楷雕刻着陶元明的《桃花源记》片断,页面中下部研墨处是一只脚印,细细观看,脚印内还有蝙蝠、小虫的图案,其涵义为只有脚踏实地读书才能找到幸福,如果形而上学就会像书虫一样,只能咬文嚼字。 读书宜脚踏实地小小石砚,意象迭起,令人玩味。一番讨价还价后,欢喜地收入囊中。 正待踏上归途,前面的小巷忽被人群阻住,原来是环球洲际小姐决赛选手莅临此村,保安告诉我们三分钟后即可通行。 于是我们选择了人群必经的巷口,调整好相机。果然,佳丽们翩然而至,咔嚓嚓,一阵快门按过,一张张倩影便留存下来。古典与现代,民族与世界,一同在地球上这个小小角落和谐共生,真是意外的收获。 和谐别了,西递,别了,梦里江南,一路的美景趣闻已走进了内心,它们随我飞过万水千山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1238.html |